悦庄镇娄ag尊龙凯时官网峪村_种植园_苹果_沂源

发布时间:2024-04-17 10:40:51    浏览:

[返回]

  编者按:在广大编纂人员的共同努力下,在社会各界的支持帮助下,目前《记忆沂源·悦庄镇卷》已经编纂完成。由于涉及历史年代久远,文献资料匮乏,加之编纂人员水平有限,谬误、疏漏不当之处在所难免。为确保编纂质量,贯彻开门写书的理念,现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,恳请社会各界专家、学者、有识之士提出宝贵意见,包括全书的文字、标点、数字、语法、人名、地名、职务、史实、逻辑错误等等;同时征集本村值得纪念的照片或影像资料。可直接在微信公众号留言,也可将意见、建议整理发送到邮箱。我们将在印刷前加以订正修改。意见采用10条以上者,我们将赠送《记忆沂源·悦庄镇卷》一本。同一差错由多人指出的只奖励第一个向编辑部反馈的,重复的不算条数。

  娄峪村,位于悦庄镇政府驻地西北6.9公里处,胡拦顶山东麓。东与崔家庄村相连,南邻张家庄村、李家庄村,北、西两面与南鲁山镇接壤。因村边山峪形似油篓而得名“篓峪”,后改为“娄峪”。全村总面积5071.95亩,其中耕地381.45亩、种植园地2521.05亩、林草地1634.55亩。属山岭地带,产苹果、韭菜等。2022年,全村共有178户、548口人,有刘、张、曹、石、崔、王、杜、宋、唐、杨10个姓氏,以刘姓居多。自古北通齐国,南及鲁境,是齐长城上的重要隘口。

  1989年,被评为“苹果、梨成龄果园省级样板园”。1996年,被评为县级“五好村”。

  唐代即有村落。村东北月明沟石刻有“赵恽李芝等供养,长寿三年五月四日”字样,长寿三年(694)为唐朝武则天时的年号。《崔氏谱系》载:“吾氏祖籍崔家庄,清同治八年徙至娄峪。”1962年,由崔家庄、张家庄、阿陀和埠村4个大队的部分社员组建娄峪行政村。

  明代及清前期属沂水县沂源乡,清中后期属沂水县西北乡。1928年,属沂水县悦庄区。1936年,属沂水县八区。1944年5月,沂源建县后,属青龙区。1950年4月,属三区。1955年10月,属悦庄区。1958年3月,撤区并乡,属埠村乡;9月,建立人民公社,属前进人民公社;12月,属悦庄人民公社。1965年5月,并社划区,属悦庄区。1968年12月,撤区划社,属悦庄人民公社。1984年6月,政社分开,建区辖乡(镇),属悦庄区埠村乡。1985年9月,撤区调整乡(镇),属悦庄镇。

  新中国成立前,以传统农业为主。农作物种植以谷子、花生及小杂粮为主,在地势平坦地段种植小麦、玉米。周围山林栽种核桃、板栗、枣等。

  1952年,成立互助组。1955年,成立初级社,刘永富、张兆明任社长,有30户社员。1956年,成立高级社,有社员50户。1958年,人民公社化,小麦、玉米种植面积增加到60亩。1960年,栽植黄烟50余亩。1962年,全大队2个生产队,粮食作物以小麦、玉米为主,地瓜种植面积增加,少量种植高粱、谷子、豆类等杂粮;经济作物有棉花、黄烟等。大队办起粮食加工坊、粉坊,各生产队分别成立条编组、豆腐坊、馍馍坊等副业组,集体收入增加。

  1982年,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生产责任制。进一步扩大小麦、玉米、蔬菜种植面积,推广良种,大量使用化肥,粮食总产量提高。山腰种植苹果、花生、花椒等经济作物,山上栽植松柏。同期发展黄烟生产,全村人均种植近1亩,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。2010年,大面积种植韭菜、西瓜、佛手瓜,粮食生产转向以小杂粮为主。2018年,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,进行土地流转,建立谷子、荞麦专业种植基地,成为村民经济增收的重要来源。

  全村山林面积723.4亩,主要分布在崔家峪、东娄峪、大屏后坡,主要树种为槐树、松树。1965年,大队成立由15人组成的林业队,刘焕忠任林业队长,育林200亩,发展苹果园5亩,栽植板栗30余亩。1975年,栽植花椒树20余亩。山林由大队集体经营,林业队统一管理。1982年,山林承包到户。1984年,调整农业种植结构,发展林果200亩。1985年,栽植苹果280亩、山楂20亩、板栗100亩。2013年,进行老果园改造,以栽植“沂源红”苹果为主。2015年,栽植大樱桃100亩、猕猴桃60余亩、板栗200余亩。2021年,启动果业振兴计划,改造、调整老果园100亩。

  村民有植桑养蚕的传统。1958年,建2处养蚕室,年产蚕茧1500余斤。集体化时期,生产大队放牧羊群80余只。各生产队养殖耕牛20余头,建立养猪场喂养膘猪60余头、母猪5~6头。2007年,生猪饲养户数增加,60%~70%的农户饲养母猪。刘焕全、张玉太、曹丙入等6家实施规模养殖,养猪场母猪产仔率高、仔猪出栏周期短。刘焕锋、刘焕洪的养殖场,膘猪年出栏在500头以上。

  学前教育1985年,依托小学设立“育红班”,刘金凤任教。2008年,合并到唐家官庄幼儿园。

  小学教育1957年,办起村小学,1—3年级20名学生,1个班级,采取复式教学,曾兆林任教。1958年,将大队场院棚改建成学校,宋城均、贾文敏、王洪信、张连堂任教。1970年,建成完全小学,1—5年级2个班级,宋成堂、张兴勤任教。1971年,学校改建,新建房屋6间,刘志礼、刘志坤、崔振余等任教。1990年,刘焕迎任校长,王祥增、杜道郁、郑功来等任教。2008年,合并到淄博市埠村希望小学。

  成人教育1962年,大队举办夜校和识字班,教师由小学教师兼任。1980年后,以扫除青壮年文盲作为村成人教育重点;1985年,完成扫盲任务。1992年,在村“两委”办公室成立成人教育学校,对村民进行农业技术培训。2000年,建立农村远程教育终端,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及普法教育。

  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,全村有79人考入各大中专院校。其中,5人获得硕士学位、2人获得博士学位。1998年,刘金升考入潍坊医学院,是村里第一个大学生。

  1958年,张连堂建立诊所,结合祖传中医秘方研创接骨药、烫伤药膏等。1970年,刘志礼任“赤脚医生”。1990年,刘志礼、刘焕军分别开设卫生室。

  2006年,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。2014年,实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,村民参保率100%。

  1962年,有线广播进村,悦庄公社定期到大队放映电影,群众以收听有线广播喇叭、看电影作为主要的文化生活。1982年,家庭开始购买台式收音机,收听刘兰芳的评书《说岳全传》《杨家将》等。1985年,村民陆续购买黑白电视机。ag尊龙凯时官网2000年,普及彩色电视机。2015年以来,普及智能电视、手机,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,家家户户将网络终端接进家里。

  2018年,规划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,安装健身器材12件(套),村民组建广场舞队、秧歌队娱乐健身。建起图书阅览室,配备图书600余册。

  1970年,开始修建小娄峪水库,1972年7月竣工,灌溉面积800亩。1975年,兴建西娄峪塘坝,蓄水量0.3万立方米,灌溉农田60亩。同年,建起村河崖等多处塘坝,全村农田得到灌溉。1976年10月,开工修建娄峪水库,1977年6月竣工,大坝坝址以上集水面积为7.5平方公里。属小(一)型水库,总库容323万立方米,兴利库容216万立方米,灌溉面积1500亩。

  1990年,建成第一座电灌站,灌溉面积200亩。2015年,在村西建电灌站1座,灌溉农田100亩。2017年,实施乡村振兴项目。上级扶持在村东建电灌站1座,实施节水灌溉工程。2021年,建成水肥一体化水利设施1套,实施节能灌溉。

  2008年,硬化进村路和村内主干道4000米。2016年,在村中心建成健身、休闲娱乐小型广场1处,安装路灯25盏。2018年,完成“户户通”道路硬化3000米;拓宽、硬化生产路1000米;村内配备专职保洁员2名;村庄绿化面积达1200平方米;粉刷美化文化墙890平方米,村容村貌得到改善。2020年,“美在家庭”户达到80%。

  1985年,全村通电。2015年,户户通自来水,安装净化水设备1套。2018年,实施精准扶贫,完成1户危房改造工程。2019年,完成旱厕改造160户。2020年,建档立卡贫困户14户、23人,实现整体脱贫,人均收入达到7500元。

  2021年7月,张兴勤、刘焕记、崔兴福3人获颁“光荣在党50年”纪念章。

  齐长城娄峪段位于村北胡拦顶。胡拦顶为战国时期齐国与鲁国交界线,山南为鲁国,山北为齐国。山顶至今犹存齐长城遗迹。

  村东北月明沟里,有一座由花岗岩巨石隆起的特殊小山包,山包主峰有一巨石,人称“月明石”。该石面南而立,呈浅黄色,形状为立柱式。东西长约20米,南北宽约20米,高5米。面积约40平方米。该石面南而立,正面居中有洞,名曰“月明洞”。

  石居中有神龛,高0.9米、底宽0.9米、进深0.9米。为岩石削成平面后凿成,洞内有1阶将洞分为两层。洞外右上方有阴刻,竖排的石刻为:“赵恽李芝等供养长寿三年五月四日。”

  在西娄峪路边有一棵近200年树龄的柏树,树高18米、胸径0.7米、平均冠幅10米。在原三岔乡车场村到悦庄镇的必经之路上,是行人走路歇脚、乘凉避雨之处,被誉为“歇凉树”。

  在栗花峪有一株合抱之粗的栗子树,树高20米、胸径0.96米、平均冠幅12米。崔家庄陈儒德之祖父栽植。

  村内有石碾7盘,均凿成于明清时期。碾盘直径2米、高0.5米,用整块黑色花岗岩凿成。碾砣亦为黑色花岗岩,大、小头直径分别为0.8米、0.6米不等。

  村中有一石质药碾子,长1.2米、宽0.4米、高0.3米,形似中药铺的药捻子,碾子内有一石质圆轮,圆心处有一方孔装置木柄,旧时人们就用此碾压粮食。

  石成福(1928—1950),男,党员。1947年参军,参加过解放战争、抗美援朝。1950年,在朝鲜战争中牺牲。安葬于朝鲜。

  张玉美(1931—2010),男,党员。1940年参军,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。1955年复员返乡。

  张海忠(1965—2011),男,党员。曾任燕崖、石桥、西里、大张庄派出所所长。2011年在侦破案件中牺牲。沂源县优秀员、沂源杰出卫士。安葬于本村。

  刘永号,男,1932年出生,党员。1946年参军,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。1950年转业到中宣部。

  唐敬湖,男,党员。1965年出生,1984年入伍,在某部服役,荣立三等功1次。

  刘金升,男,1979年出生,党员。医学博士,北京同仁堂医院副主任医师。

  曹成会,女,1990年出生,哈尔滨工业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博士,就职于国家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。

  1946年,开展“大动参”运动,14岁的刘永号报名参军,被分配当通讯员,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。1948年,淮海战役期间,村民刘永富、张兆明、刘焕友、崔永增4人参加县担架营,运输粮食、弹药,抬担架转运伤员,支援淮海战役前线年,全体社员集体吃食堂,村食堂设在大队场院棚里。傅世武具体负责,家庭妇女轮流做饭。1961年,集体食堂停办。

  蛤蟆坪的传说相传,在很久以前,月亮沟有一只大蛤蟆,因吸取了月亮石的精华而修炼成精,经常出来祸害当地百姓。玉皇大帝知道此事后,便把除妖的重任交给了二郎神杨戬。二郎神手持斩妖剑,跨马来到月亮沟,挥起斩妖剑朝蛤蟆精砍去。蛤蟆精急忙一躲,一下子就砍出了北大崮;蛤蟆精又躲向东方,被二郎神猛砍一剑,砍出了劈缝沟;蛤蟆精又向东北方逃去,被二郎神再砍一剑,蛤蟆精一跳躲开,又砍出了大坪山;蛤蟆精向西逃去,二郎神继续追赶,连砍二下,都被蛤蟆精一一躲开,砍出了双梁峪山。蛤蟆精继续向西逃走,二郎神随后追赶。蛤蟆精猛一回头要吃掉二郎神,二郎神躲过,与蛤蟆精展开了激烈的搏斗,你来我往战了好多天。二郎神趁蛤蟆精一走神,一剑穿在蛤蟆精的右肩窝处,接着连穿三剑,终于杀死蛤蟆精。蛤蟆精被杀后,尸首风化,变成了一座状如蛤蟆的山,后人将此山称蛤蟆山,亦称蛤蟆坪。被二郎神穿在肩窝的3剑,变成了3个洞穴。

  1946年 开展“大动参”运动,14岁的刘永号报名参军。1948年 淮海战役期间,刘永富、张兆明、刘焕友、崔永增等4人参加支前。

搜索